寧夏新聞網訊(記者 夏欣 文/圖)4月19日下午,寧夏圖書館迎來了備受矚目的第78期“塞上講壇”公益大講堂。此次活動以“從書中去探尋時代發展的宏闊之美”為主題,邀請到全國人大代表、知名作家馬慧娟擔任主講嘉賓,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聆聽,現場氣氛熱烈。
活動伊始,主持人對馬慧娟進行了隆重介紹。馬慧娟,這位從寧夏農村走出來的“拇指作家”,她的經歷堪稱傳奇。1980年出生于寧夏涇源,因家庭經濟困難,15歲便輟學回家務農。但她對知識的渴望從未熄滅,2008年擁有第一部手機后,開啟了她獨特的寫作之路。十年間用壞13部手機,在務農、打工之余堅持創作,在《黃河文學》《朔方》等刊物發表大量散文、隨筆,出版了散文集《希望長在泥土里》、自傳體小說《出路》等多部作品。她還積極投身文化公益事業,2018年創辦“泥土書香讀書社”,讓更多鄉親感受到閱讀的魅力。她的努力和成就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,當選為第十三屆、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,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等稱號。
在講座中,馬慧娟結合自身豐富的閱讀與寫作經歷,帶領聽眾在書海中遨游,探尋不同時代的文化印記。她分享道,書籍是時代的鏡子,從古代經典到現代文學作品,每一本書都承載著特定時代的精神內涵與社會變遷。她通過解讀多部反映農村變革的書籍,生動展現了中國農村從傳統到現代的巨大跨越,以及農民生活和思想觀念的深刻轉變,讓聽眾深刻感受到時代發展的磅礴力量。
互動環節將此次活動推向高潮。現場聽眾踴躍提問,就閱讀方法、寫作技巧以及如何從書中挖掘時代價值等問題與馬慧娟進行交流。一位年輕的文學愛好者詢問如何克服寫作靈感枯竭的問題,馬慧娟耐心解答,建議他深入生活、善于觀察,從日常點滴積累素材,同時廣泛涉獵不同類型的書籍,拓寬視野,激發靈感。還有聽眾請教如何理解一些晦澀經典著作中蘊含的時代意義,馬慧娟則引導大家結合作品創作的歷史背景、作者的人生經歷等方面進行分析,深入淺出地講解讓聽眾們恍然大悟。
兩個小時的講座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,聽眾們紛紛表示收獲頗豐。
“塞上講壇”作為寧夏地區極具影響力的公共文化品牌,自創辦以來,始終秉持“選題價值化、講者思想化、內容深度化”的理念,已成功舉辦77期活動,涵蓋哲學、國學、藝術、科普等多元領域,累計吸引數萬名市民參與,為廣大市民提供了一個汲取知識、交流思想的優質平臺,成為滋養城市精神家園的“文化燈塔”。此次馬慧娟做客塞上大講堂,作為2025年第五屆“塞上書香節”系列活動的開篇之作,備受各界關注。